科技情報
-
CAPCOM確認遭駭客入侵,大量企業機密與資料外洩,多款遊戲登場時間曝光
知名遊戲大廠CAPCOM已經經營超過40年歷史,旗下有《快打旋風》、《魔物獵人》、《惡靈古堡》等等眾多膾炙人口的大IP,對於玩家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一家公司了。 但即便是有40年歷史的大公司,依然很難避免網路資安的危機,就在日前官方已經在這個月初,CAPCOM遭到駭客竊取大量機密資料,並公布目前確認洩漏的資料包含個人資料9筆(前員工5人、現任員工4名)、銷售報告、財務資料等等。 另外還有可能洩漏的資料約有350,000筆,包括員工、客戶、業務夥伴、北美CAPCON商店會員、北美電子競技管理網站會員、股東名單、退休離職者家庭、求職錄取者等,資料量相當龐大。目前官方表示是遭到Ragnar Locker組織攻擊,雖然並未詳細說明內容,不過據傳該組織竊取了約1TB的機密資料,並加密了內部超過2000台設備,來向CAPCOM勒索價值超過千萬美金的比特幣,依照現有的相關遊戲情報流出,CAPCOM看來是沒有打算支付這筆贖金。 根據這些洩漏的資料顯示,《魔物獵人物語 2:破滅之翼》與《魔物獵人 崛起》,除了原本宣布的Switch版本外,後續還會推出PC版,雖然對於CAPCOM會跨平台不太意外,但提早洩漏想必對於CAPCOM與Nintendo來說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,而《惡靈古堡4》VR版本預計將在明年4月登上Oculus平台,看來有興趣的玩家可以預先期待一下了。 另外還有預計在2021上市的《惡靈古堡8》,其預購、上市月份以及各版本內容、DLC相關情報也在曝光的資料中,並預計在PS4、PS5、Xbox one、Xbox Series X平台同步推出(惡靈古堡的粉絲們可以先存錢了!)。 除此之外,還有PS4、Switch 版的《逆轉裁判123成步堂精選集》+《大逆轉裁判 1&2》同捆實體收納盒商品圖也一並曝光。 目前這些遊戲相關情報尚未獲官方證實,但CAPCOM已向日本、美國警察合作來調查這次事件,並持續統計、調查流出的相關資料,相信這一次的駭客攻擊,已經造成CAPCOM不小的損失,對於這個數位化盛行的時代來說,網路資安的防範對於每個企業及每個人來說都是相當大的考驗。(小編覺得還是先來把自己的密碼改一波先!)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提醒大家功能早就預備好?Google資安新玩法,智慧功能與個人化新設定將實裝
我們常嘲笑一些大公司推出的App、軟體打著智慧的名義作一些反智建議,如今Google要做到真正的反智慧了,才剛宣布明年6月開始、相簿將取消無上限儲存引起玩家廣泛討論之外,最近動作頻頻的Google又想怎樣了?! 昨日(16)Google發出一則標題為"New setting for smart features and personalization in Gmail"的,意思是「Gmail中的智慧功能與個人化的新設定」。內容先簡單說明了Gmail的智慧功能加強了各種工作上的效率(像是擋下99%垃圾郵件,真的有感)。 接著提到這些智慧功能的開啟與停用並不是新功能,像是Gmail中的類別分頁、智慧撰寫、智慧回信等,新功能是控制這些與Google相關的資訊的使用。簡單來說就是「停掉會不便,但相對的個人資訊可控性提高。」 文中還提到會持續更新這些智慧功能,而其用意是「我們希望用戶使用這些功能是因為有使用的價值,而非它存在所以使用。」最後在文末也保證這些個人隱私將會持續受到Google的保護,任何隱私相關的作業皆是透過演算法而非人為操作。並補充說明這些功能並不是關閉了就一輩子無法使用,若關閉後不習慣或導致效率下降的用戶,仍可在選單中重新開啟這些功能。 會做出這樣的調整感覺也不太意外,不然資料被盜走之後我的帳單細節、甚麼時候在哪個餐廳訂位都會被一覽無遺,說實在還是很可怕。至於沒有這些智慧功能之後,用戶就得自己智慧起來,把這些提示、輸入選項之類的內容靠自己記起來,手動操作了。 另外,關於隱私保護嘛...這部分可能就見仁見智了,畢竟現實生活中處裡一些個人文件都要蓋限辦章以保障資訊安全了,只能說Google的保障只是其中一道防線,重要的還是在用戶個人的危機意識吧。 相信讀者中也有不希望自己的資訊被各種大大小小公司掌握的人,近年來資安意識漸漸提高,小編其實也是不太喜歡各種資料被用來用去的。但是在關閉功能前就已經收到一堆垃圾信了,關閉後恐怕信箱會直接炸裂,這樣的選擇實在是挺煩惱的。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超級GPU大戰開打!NVIDIA力推A100 80GB、AMD首發MI100對應
今年秋天可謂真是多事之秋,各大神紛紛動作頻頻,除了NVIDIA RX 30家族的問鼎顯卡之巔,而後又有AMD的Ryzen 5000和Radeon RX 6000系列來攪亂Intel和NVIDIA心中一池春水,加上遊戲主機市場的SONY、微軟兩台家用主機平台的11月之戰,2020的秋天真的是戰鼓連連、驚喜不斷! 但戰火可不只消費市場砲聲隆隆,在高性能超級運算上,NIVDIA和AMD又再度隔空交火,老黃推出了新一代的A100,而蘇媽也不干示弱地推出了MI100,這下子超級GPU大戰儼然要準備開打了。 針對高性能超級運算方面,NVIDIA發布了基於Ampere圖形架構、7奈米製程的A100 80GB GPU,仍舊是A100核心、6912個CUDA核心,FP32為19.5TFlops、FP64性能則是9.7TFlops,但在RAM方面,前一代為HBM2規格的40GB、頻寬每秒1.6TB,而如今新版的A100則將之翻倍變成了80GB,每秒能提供2TB的頻寬傳輸,根據NVIDIA的官方說法,性能最高可以較上一代提高200%。(明明就可以直接出80GB、其他照舊,那先前砍一刀RAM變成40GB的意思是怎樣?) 而老對手AMD當然也不甘示弱,雖說在遊戲上有RNDA2架構的RX 6000系列因應,但總不可能以一套架構打天下,如今AMD推出了以CNDA架構所研發的核心,也不再用Radeon詞綴,而是簡單命名為MI100,和老對手相似的命名,不難看出蘇媽勃勃的野心。 MI100的研發上,基於7奈米的CDNA GPU,內建高達120個運算單元、7680個處理器,具備32GB HBM2、頻寬每秒1.23TB,FP64和FP32的性能也突破天際,甚至FP64首次突破10TFlops(每秒1兆次)、達到11.5TFlops,FP32則為23.1TFlops,支援PCIe 4.0,並且號稱MI100將會是迄今為止性能最高的HPC GPU(如果比以前慢不是很糗嗎……)。 AMD在兩個不同領域上同時追逐兩個不同的競爭者,甚至還將戰役打得有聲有色,而對於Intel和NVIDIA來說,AMD到底算不算程咬金呢?而Intel和NVIDIA最終會不會因為AMD的苦苦相逼,在逼上梁山之後,Intel再也不擠牙膏,而老黃也不再揮大刀,端出壓箱寶力抗AMD,最終在兩個戰場中迸出跨時代的科技火花呢?且待時間來驗證囉!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高效猛虎現身?Intel 8C/16T的Tiger Lake-H出現跑分,擁有3.1 GHz時脈
Intel第11代行動版處理器Tiger Lake-U已經正式出閘,先前站上也已經做了首波的開箱評測(),在全新10nm的架構下(終於不是14nm XD!),單核效能的評測中不僅比對手的4800U還要出色,相比自家上一代的i7-10610U,幾乎也有將近50%的提升幅度,甚至超越了i9-10980HK的跑分,擁有相當不錯的表現。 雖然Tiger Lake-U已經有相當不錯的成績,不過單就內建的4C/8T對於高階玩家來說還是個不小的硬傷,相信大部分玩家在期待的是更高效能的Tiger Lake-H登場;目前已知Tiger Lake-H在Willow Cove的架構下,將擁有8C/16T,也支援了3200MHz的DDR4並搭載了Xe繪圖核心,而在日前,該CPU也出現在了中,其擁有3.1GHz的基礎時脈。 從揭露的數據上來看,這顆Tiger Lake-H不但擁有高核心數,在時脈上也會比Tiger Lake-U還要來的高,在最高時脈的部分甚至有可能達到5.0GHz(Tiger Lake-U的i7-1185G7基礎時脈為3.0GHz,最高時脈來到了4.8GHz),看來在全新10nm的加持下,Tiger Lake-H是值得期待的(筆電也要5Gz了?!)。 目前Tiger Lake-H預計將在明年2021 Q1發布,而對手AMD 的Cezanne-H系列也可能趁勝追擊在2021 Q2發布,大家都知道今年蘇媽的火力相當強大,基於Zen 3架構的Ryzen 5000系列目前已經在桌上型平台奪得霸主之位,如果再加上筆電版也邁入5000U系列的話,那鹿死誰手就不一定了。 而這次在筆記型平台上的戰爭,Intel如果想靠Tiger Lake-H的實力抵擋住AMD的攻勢,其最終性能勢必需要有相當大的提升才行(別再擠牙膏啦!),相信明年的CPU戰爭會相當的火熱,小編很期待Intel的出招啊!(希望不是牙膏XD!)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AMD你先等等、老黃有話要說: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,我也有!
AMD在接續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之後,又迅速推出Radeon RX6000系列顯示卡,而且Ryzen加上Radeon搭配使用之後,竟然還能解鎖RX 6000系列的效能!而這一切都歸功於AMD的Smart Access Memory智慧存取記憶體的功能。 如今NVIDIA不讓老對手專美於前,向GamerNexus透漏了,他們正在開發自家的SAM(Smart Access Memory智慧存取記憶體縮寫)的技術,並且還能在所有RTX 30系列上啟用。(輸人不輸陣的概念XD) 在傳統的Windows電腦系統中,處理器一次只能存取一小部分顯示卡的記憶體,導致限制了其系統效能,而AMD的SAM技術運作原理,則是拓展了CPU與GPU之間的數據通道,解除原本的性能瓶頸,最高能夠提升11%的效能,在4K遊戲中發揮出顯著的優勢,不過這只能運用在Ryzen 5000系列和Radeon RX6000系列搭配時,才能啟動SAM這個功能。 但老黃搖搖頭表示,NVIDIA的SAM技術是立基於PCIe介面規格上所開發的,能夠在Ampere架構上的顯卡使用,因此不僅AMD的處理器,Intel處理器也能開啟這個功能,NVIDIA表示這項功能雖然是利用PCIe規範所研發的,但玩家們也不用擔心,假設手上的主機板是PCIe 3.0,而且還不打算換,NVIDIA的SAM也將支援PCIe 3.0。(搶生意來的...) 只是,還不能確定NVIDIA什麼時候會正式釋出這項功能(先喊再說),但總之,肯定是來不及趕上RX 6000系列發售就是了。 NVIDIA這個小動作不僅僅只是為了和AMD競爭而已,從更細微的地方,我們其實可以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—「追趕的人從AMD換成了NVIDIA了」。(笑 但的確,AMD近年來的大躍進,玩家們都有目共睹,但競爭本來就有前有後,一昧地說現在換成NVIDIA追趕AMD,似乎還是有失公平,不過對於老黃一刀就砍999HP的功力來說,AMD RX 6000的發布,再加上Ryzen和Radeon的配合無間,好像讓老黃感到有些後怕,但老黃這一步,看起來又好像不是那麼回事。 話鋒一轉,只見老黃擺擺手,然後說:我們也將有自己的SAM功能了,也開始研發自家的SAM功能,除了可以搭配Intel處理器,還能和你們的Ryzen搭配。(大神過招、小編只能遠望) 但無論如何,老黃雖然還是會出刀,但在AMD一擋之下,兩邊競爭良性與良心,在玩家們的心中肯定都有一把尺,然而也在如此互相督促的情況下,想必也更能促進時代的演進吧。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準備與GPU分手?亞馬遜Amazon正轉移AI程式到自家EC2 Inf1晶片上
講起NVIDIA這家公司大家應該都不陌生,除了著名的繪圖顯示晶片是眾多玩家的必備零組件之外,身為老闆的老黃刀法精湛也是聞名已久;不過,老黃家的GPU不單是對付遊戲厲害,一直以來都有工作站取向的顯卡存在(如Quadro),近年來的人工智慧、深度學習等技術也在老黃的GPU上大展手腳,看看前陣子出爐的A100資料中心級的GPU,各大廠商也對應的推出了搭載的伺服器版本,但如此強大且泛用的GPU,好像這陣子越來越抓不住客群了? 據外媒報導,亞馬遜(Amazon)宣布他們正把AI程式轉移到自家Amazon EC2 Inf1晶片上,這代表亞馬遜所提供的「推論」服務(如:Alexa)將會透過更快速、更專業的晶片上運行,而不是在多功能的GPU上。 實際上亞馬遜已經轉移了80%的Alexa程式到他們的Inferencing晶片上了,相較於使用傳統GPU的EC2 G4,此次的EC2 Inf1晶片在提高30%效能的同時還降低了45%的成本。(看來是成本與效能的考量啊!) 這裡小編岔題講一下Alexa的工作模式,其實讀者家裡如果有Alexa的話(Google Nest或Amazon Echo)可以觀察看看,Alexa其實是只是一個智慧音響裡的程式,真正負責大量運算、處理的是Alexa背後的雲端(AWS)。也就是大家把Alexa喚醒的時候,Alexa只會記錄聲音檔給雲端,經過雲端把音檔轉換成文字(就是寫逐字稿啦),之後再判斷下達的指令是什麼,然後「答案」再經由Alexa之口回傳給我們。這邊雲端的工作就是「推論」,而這次亞馬遜使用的EC2 Inf1晶片正是強化了「推理」的部分來達到30%效能成長與45%成本降低。 小編認為系統轉移到專屬的晶片上是必然的結果,但究竟是GPU真的有效能問題,還是亞馬遜早有跳出來自己做想法就不知道了。不過雲端的進步能帶來的幫助肯定是巨大的,如果以後出外景只要帶顆Alexa直接錄音,下班就有更精準的逐字稿了不知道工作會變多輕鬆XD。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急著出刀?3060也能有12GB記憶體?傳RTX入門級準備1月登場、3060/3050/3050Ti都要來報到了
隨著AMD Radeon RX6800/6800XT的11/18正式開賣日越來越近,在眾多玩家準備開始重新體驗3A平台的熱烈期待心理下,這一波波AMD的猛烈攻勢,似乎讓NVIDIA真的著急了起來,光是看這段時間不論是謠言或傳聞都一直接連不斷,就知道恐怕老黃感覺到「歹誌大條了」! 先前才傳出擁有20GB記憶體容量的RTX 3080強化版(Ti ?)將在明年1月推出、並且將會以999美金的價格來與RX6900 XT一較高下,但現在的更新版訊息則是,不只這樣RX 3080 Ti(?)要登場、連在RTX 20系列沒推出的50這一階也要在RTX 30系列上出現了,如果屬實,那等於NVIDIA在RTX 30系列上的完整性將會大幅提升,直接接續著RTX 3070之後往下延伸,包括玩家可能比較容易入手的RTX 3060、3050等版本也都會一一出現,甚至還會有Ti版本一起上,果然有壓力才會有東西丟出來啊! 也就是說,明年1月有可能會看到RTX 3080 Ti(?)以及另外3個小夥伴:RTX 3060、RTX 3050 Ti、RTX 3050,要是再加上原本就有傳言會在12月先登場的RTX 3060 Ti的話,等於光是接下來的2個月後、NVIDIA一共會再推5張卡?老黃這下一次砍5刀,會不會太猛了些,這是打算急著先全上的概念嗎? 規格的部分,先前就已經有傳言說RTX 3060將配置GA106-400顯示晶片、搭配PG190 SKU 30 PCB設計,將擁有6GB 14Gbps的記憶體容量,不過根據最新消息指出,NVIDIA已經將RTX 3060更換為PG 190 SKU 50 PCB設計,代表RTX 3060將擁有12GB 16Gbps記憶體容量,這...打算直接讓RTX 3060成為大殺器的意思是吧?! 而入門級的RTX 3050 Ti與 RTX 3050在規格的傳言上就比較正常,除了是搭載GA106-300及GA107-300顯示晶片外,記憶體容量為6GB及4GB,雖說也是有小幅提升,但價格也會下拉,對於原先期待入手RTX 20系列中這個區塊定位的玩家來說,等於是有機會從原本GTX 1050/1060/1650/1660這一系列的版本換成RTX等級了。 但目前雖仍無法完全確認RTX 3060是否「真的」會直接升級成12GB、還是會出2款版本讓玩家選?這樣的消息一流出,其實已經讓玩家感受到NVIDIA的慌亂,看看現有的記憶體容量配置設計:RTX 3090的24GB、RTX 3080的10GB以及RTX 3070的8GB,光是卡一個可能會在12月登場的RTX 3060 Ti就維持8GB的容量了,如果出一刀是把RTX 3060拉高到12GB的話,那恐怕接下來都要亂套了,除非是跟之前一樣,RTX 3070、RTX 3080只是首波犧牲打,之後會由RTX 3080 Ti/Super、RTX 3070 Ti/Super來取代,同時也將這兩個定位區間的記憶體容量也拉高到20GB、16GB,如果真的會走向這樣的模式,那RTX 3060/3060 Ti記憶體改成12GB就合理了。 只不過,對於才剛入手RTX 3080跟RTX 3070的玩家們來說,可能會很OOXX,小編建議,不急著換卡或升級的朋友,先觀望一下吧!至少也等AMD Radeon RX 6800/6800XT上市開賣了再說!(徵求勇士先當白老鼠試試XD)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M1晶片旗開得勝!新MacBook Air跑分樂勝16吋i9晶片的MacBook Pro!
蘋果在11日推出搭載M1晶片的3款新Mac,正式向Intel告別後,造成市場上的大震動,即便蘋果把M1晶片講得天花亂墜,但玩家們、或者應該說果粉們,無一不好奇M1晶片的實力到底有多少? 做為常用的測試基準軟體GeekBench來說,也跨平台的做了一番測試,將搭載M1晶片Macbook Air拿來比分,一比不得了,M1 MacBook Air拳打16吋MacBook Pro、腳踢2019 Mac Pro,在單核跑分上獲得壓倒性勝利,不過在多核測試上,Mac前輩們還是比較厲害,但可別忘了啊,它可只是MacBook「Air」啊! 根據下圖GeekBench的跑分顯示,擁有M1晶片,並且基礎時脈為3.2GHz的MacBook Air在單核測試上獲得了1,687分、多核測試獲得7,433分,而在搭載Intel Core i9-9880H,時脈為2.3GHz,Turbo Boost後最高為 4.8GHz的16吋MacBook Pro上則是單核測試1,096分、多核測試為6,869分,相比之下,果真長江後浪推前浪,有內建M1晶片的MacBook Air在性能測試上壓過了16吋的MacBook Pro,這一比之下,M1晶片果真是榮登讓蘋果持續驕傲的新理由。 而相比更針對專業使用者所設計的2019 Mac Pro呢?搭載8核心Intel Xeon的2019 Mac Pro單核成績為1,007分、多核分數則為8,064分,M1 MacBook Air在單核評比下輕鬆打敗了2019 Mac Pro,但多核測試上卻輸了約莫8.5%的效能,然而別忘了M1 MacBook Air沒有風扇,詞綴也只是「Air」。 GeekBench指出,M1 MacBook Air的效能優於所有iOS設備,包含最新的iPhone 12 Pro、A14晶片的iPad Air,但小編認為,這有點不公平,畢竟手機和平板,在載體和作業系統上,本質就不一樣,一個是iOS,一個是macOS。 但再拿M1 MacBook Air與現有所有舊款Mac前輩來相比,M1 MacBook Air 1,687分的單核測試分數,其實是樂勝所有前輩的,但在多核性能上,前輩果然還是前輩,M1 MacBook Air的地位只能排在中間,可依舊是那句話啊,它可只是MacBook「Air」啊! 不過M1 MacBook Air還是有幾項缺點,首當其衝的就是不支援透過Thunderbolt 外接顯示卡,少了eGPU支援,沒辦法擴充外接顯卡,可能就不太適合有eGPU需求的玩家們了。 而在M1 Mac Mini上也作了跑分測試,基本上與M1 MacBook Air相去無幾,1682分的單核得分和7067的多核得分,然而M1 MacBook Air和M1 Mac Mini就已如此,那擁有重新設計過的散熱與冷卻功能的M1 MacBook Pro呢?甚至是之後即將面世的iMac系列呢? 這不禁讓身為果粉一條龍的小編開始期待,蘋果M1晶片之後所帶來的市場衝擊了。 在首次自製處理器晶片就旗開得勝的蘋果,甚至它根本就不是一間製作處理器晶片的公司,雖然這已經是第三次處理器平台轉移,但或許在M1問世之後幾年,獲得更多使用者反饋,以及開發團隊對系統的突破,或許我們可以期許蘋果不會再重蹈幾年前麥金塔的覆轍,因技術瓶頸而再一次轉移處理器平台。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大家Move on啦!今年YouTube不Rewind
自2010年推出以來YouTube Rewind一直都廣受好評,雖然2018、2019連翻兩次車(笑)。而就在不久前(撰稿前8小時),YouTube透過推特發出一篇推文表示:「今年的YouTube Rewind要休息」,既然無法「倒帶」我們也只能繼續往前看了。 YouTube Rewind以結合網路次文化、時事、迷因於10分鐘內的精華呈現。更在搭配上洗腦的年度流行音樂後,讓YouTube Rewind 2012從原本2011的大約1千2百萬的觀看次數,直接飆升到1.9億。即便是翻車的2018與2019也都分別有著2億與1億的觀看流量。 然而在這個非常值得紀念的10周年紀念,YouTube卻突然表示”we're taking a break from rewind this year.” 根據YouTube這則推文的說法,停止的原因是「2020是特別的一年,但沒有繼續做下去的感覺。」不禁令人懷疑,到底是因為疫情無法拍攝還是單純2018與2019翻車翻怕了。 小編其實2018年後就沒看過官方的Rewind,只知道他們好像走歪了,2019的Rewind更是被眾多YouTuber嘲諷式的各種翻拍,小編都懷疑2017年後的Rewind團隊是不是換人做了XD 反正今年的官方Rewind已經確定沒了,就期待PewDiePie之類的「創意大戶」能變出什麼2020第三方Rewind吧。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魂系列的起源:《惡魔靈魂》重製版即將發售!確認支援原生4K,但沒有光追系統
萬眾期待的Sony PlayStation 5即將發售(台灣11/19),而在PS5的首發遊戲陣容中,將同步與PS5發售的《惡魔靈魂》重製版相信是許多玩家相當期待的遊戲之一(數位板11/12,台灣實體版11/19),對於喜歡「魂系列」的粉絲更是如此。 說起魂系列遊戲,大部分玩家可能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《黑暗靈魂》系列,其超高難度、硬派的對戰方式,讓玩家們吃盡了不少苦頭(真的會氣到摔搖桿XD!),對於一般玩家來說,一隻王少說都要重打好幾次才有辦法通關(像小編這種技術不是很好的玩家,可能要重打好幾十場、幾百場…)。 但也因為這樣的遊玩方式,加上其相當優良的戰鬥打擊感、黑暗頹廢的美術風格以及相當有代入感的故事設定等等,讓《黑暗靈魂》可以說是深受玩家們的喜愛,更是讓「魂系列」至此開始發揚光大,成為了一種遊戲代名詞,也影響了相當多後續「類魂」遊戲的出現。 不過在《黑暗靈魂》之前,其實還有一款魂系列的起源,那就是《惡魔靈魂》,這款同樣由日本遊戲公司From Software、知名遊戲製作人「宮崎英高」主導開發的魂系列遊戲,同樣是一款需要一定技術量的硬派動作遊戲,其風格類似於《黑暗靈魂》(畢竟就是黑魂前身嘛),雖然當年推出時並沒有到爆紅,但還是深受一票玩家喜愛。 雖然這次PS5上頭的《惡魔靈魂》重製版並非由原公司From Software、原製作人來製作,而是由Bluepoint Games, Inc.來重製,但依照先前同樣由Bluepoint Games, Inc.重製的《汪達與巨像》重製版以及目前曝光的遊戲畫面來看,其品質是不用擔憂的,完全翻新的美術以及更進階的畫質,讓小編相當期待!(雖然小編還沒有PS5 QQ…) 而日前在Digital Foundry對於Bluepoint採訪的過程中,Bluepoint更提到,《惡魔靈魂》確認有兩種解析度模式,一種為原生4K 30FPS,而另外一種則是1440P 60FPS(再拉升至4K),不管哪種模式,在特效上區別不大,目的就是希望讓這兩種模式的畫面表現不會差太多,對於需要流暢度的玩家也不用顧慮為了流暢度而犧牲畫質的問題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《惡魔靈魂》並沒有支援光追系統,Bluepoint表示,沒有光追並非是技術上的問題,而是製作分配上的考量(可能因為疫情影響?),並表示《惡魔靈魂》還未用到PS5的全部功能。 這樣聽起來,Bluepoint若持續開發、優化,未來透過更新來增加光追系統也不是不無可能(有如此精美畫質也夠了啦!),總而言之,玩家們只要再耐心等幾天(沒搶到PS5的玩家可能要更多耐心…)就能開玩囉!也希望PS5主機的貨源能盡早補足阿,不然買不到也玩不了啊!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O--CnN056E&feature=youtu.be ▲附上詳細採訪影片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最多人點閱
-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:雙螢幕Zephyrus Duo 15、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
-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,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%!
-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、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,搭配10代Comet Lake-S處理器必備
-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,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
-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,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
- 《Bloomberg BusinessWeek》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,《Apple、Amazon、SuperMicro》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
- 這時脈很瘋狂!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.4 GHz?!
-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:NVIDIA技術簡報 (下篇)
-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/1G光纖上網來襲,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!
- 核戰開打!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,八核心Core i9-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!
- 筆電沒有網路孔?!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
- 疫情當前、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,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